1.本技术涉及檐沟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
背景技术:
2.檐沟是屋檐边的集水沟,主要用于收集坡屋面上的雨水并将雨水导流到室外地面,一般的檐沟具有一定的倾斜程度,以便更快排水。
3.相关技术中,坡屋面檐沟常采用混凝土制成,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在室外光照、风雨的综合破坏下,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痕或坑槽,在下雨天气,裂痕或坑槽处容易积水,导致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坡屋面檐沟防水性能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s1:先在屋面靠近檐沟一侧的顶端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支撑檐沟的支撑加强组件;s2:然后在檐沟的上表面上涂覆防水涂层;s3:再在防水涂层的上表面上通过防水密封胶层黏贴防水卷材一,并利用压紧组件一压紧檐沟顶端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利用压紧组件二压紧檐沟内底壁两侧的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s4:待防水密封胶层完全干结后,防水卷材一与檐沟贴紧,再在防水卷材一的上表面上涂覆混凝土保护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顺次铺贴的防水涂层、防水卷材一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共同配合,提升檐沟的防水性能,在利用防水密封胶层将防水卷材一黏贴在檐沟上后,由于防水卷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檐沟的拐角处会发生弯曲,所以利用压紧组件一压紧檐沟顶端的防水卷材一,并利用压紧组件二压紧檐沟底端的防水卷材二,以保证防水卷材一、防水卷材二与檐沟的贴合程度,从而减小外界空气进入防水卷材一与防水密封胶层之间,进而保证防水卷材一的防水效果,设置混凝土保护层,以减小外物损坏防水卷材一的可能,从而提升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性能。
7.可选的,所述支撑加强组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檐沟底端卡嵌配合的卡槽,所述支撑台靠近屋面一侧的侧壁上延伸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安装螺钉与屋面侧壁相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台与檐沟的底端卡嵌配合后,利用固定板与安装螺钉的配合,对檐沟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9.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一端的端壁上设有疏水槽,所述疏水槽内插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侧壁上设有疏水孔,所述排水管伸出疏水槽的一端的侧壁固定在疏水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疏水槽,用于容置排水管,利用排水孔,有助于排出屋面渗透至檐沟内的渗水,从而提升屋面及檐沟的排水性能。
11.可选的,所述檐沟远离屋面一侧的端壁以及屋面靠近檐沟一侧的端壁上均设有插槽一,所述压紧组件一包括两根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两所述滑槽之间滑移有用于压紧防水卷材一的弧形压板一,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用于驱动弧形压板一沿滑槽往复滑移的驱动件,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插槽一插接配合,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用于与固定杆相固定的锁紧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一铺贴至檐沟上后,先使得伸缩杆插入插槽一中,并利用锁紧件固定伸缩杆,以保证压紧组件一整体的稳定性,再利用驱动件驱动弧形压板一朝防水卷材一一侧滑移,至弧形压板一与防水卷材一紧密抵紧,结构方便稳定;且该压紧组件一可循环使用,从而提升该防水方法的绿色环保性。
13.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壁上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螺孔一,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螺杆,所述弧形压板一的两端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移配合,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穿过螺孔一与滑块螺纹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螺杆,在滑槽的导向作用下,使得螺杆带动滑块沿滑槽滑移,从而使得滑块带动弧形压板一朝防水卷材一移动至与防水卷材一压紧,进而保证防水卷材一与檐沟顶端拐角的贴合程度,且结构方便稳定,便于装拆。
15.可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相连,所述***支杆另一端的端壁上设有调节槽一,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调节槽一滑移配合,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插槽一插接配合,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贯穿***支杆一侧的侧壁并与第二支杆的侧壁抵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先将一端的第二支杆插入调节槽内,当该第二支杆与调节槽里端的槽壁抵紧后,利用锁紧螺栓将第二支杆与***支杆固定,从而保证压紧组件一安装在檐沟上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檐沟底端远离屋面一侧的端壁以及屋面靠近檐沟一侧的端壁上均设有插槽二,所述压紧组件二包括弧形压板二,所述弧形压板二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弧形压板二的一端设有与插槽二配合的限位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弧形压板二与檐沟内底部的拐角抵紧后,利用限位件与安装杆的配合,使得压紧组件二稳定安装在檐沟上。
19.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贯穿设有螺孔二,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的一端穿过螺孔二与插槽二插接配合,所述限位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块对限位螺杆起到稳定承接以及限位的作用,将限位螺杆插入插槽二内后,对弧形压板二起到稳定的限位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安装杆包括***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弧形压板二一端的端壁上设有调节槽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一端与调节槽二滑移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安装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滑动设置,方便工人根据插槽二的位置滑移调节安装杆的长度,有助于提升压紧组件二的适配性。
23.可选的,所述檐沟两端的端壁以及屋面靠近檐沟一侧的端壁上均设有防水卷材二。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卷材二,有助于增强檐沟两端端壁的防水性能,从而减小雨水从檐沟端壁渗入檐沟的可能,进而保证檐沟的防水性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顺次铺贴的防水涂层、防水卷材一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共同配合,提升檐沟的防水性能,利用压紧组件一与压紧组件二的配合,有助于保证防水卷材一、防水卷材二与檐沟的贴合程度,从而保证防水卷材一的防水效果,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对防水卷材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提升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性能;2.设置疏水槽,用于容置排水管,利用排水孔,有助于排出屋面渗透至檐沟内的渗水,从而提升屋面及檐沟的排水性能;3.设置防水卷材二,有助于增强檐沟两端端壁的防水性能,从而减小雨水从檐沟端壁渗入檐沟的可能,进而保证檐沟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涂层、防水密封胶层、防水卷材一以及支撑加强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4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檐沟、防水卷材一以及压紧组件一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6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卷材一与压紧组件二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2、檐沟;3、支撑加强组件;31、支撑台;310、卡槽;32、固定板;33、安装螺钉;4、防水涂层;5、防水密封胶层;6、防水卷材一;7、压紧组件一;71、固定杆;710、滑槽;711、螺孔;72、弧形压板一;721、滑块;73、伸缩杆;731、***支杆;7310、调节槽一;732、第二支杆;74、驱动螺杆;75、锁紧螺栓;8、压紧组件二;81、弧形压板二;82、安装杆;821、***安装杆;8210、调节槽二;822、第二安装杆;83、固定块;830、螺孔二;84、限位螺杆;9、混凝土保护层;90、疏水槽;10、排水管;101、疏水孔;102、混凝土砂浆连接层;11、插槽一;12、插槽二;13、防水卷材二;14、钢筋架;15、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参照图1和图2,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包括:s1:先在屋面1靠近檐沟2一侧的顶端的侧壁上设置支撑加强组件3;s2:在檐沟2的上表面以及屋面1靠近檐沟2的上表面上均涂覆防水涂层4;
s3:待防水涂层4干涸后,在防水涂层4的上表面上均匀涂覆防水密封胶层5,再铺贴防水卷材一6;s4:将防水卷材一6铺贴至防水涂层4上后,利用压紧组件一7压紧檐沟2顶端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6,利用压紧组件二8压紧檐沟2内底部两侧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6;s5:待防水卷材一6与防水密封胶层5紧密黏贴后,再在防水卷材一6的上表面上均匀涂覆混凝土保护层9;s6:混凝土保护层9的上表面上涂抹防水涂料。
36.参照图1和图2,屋面1以及檐沟2位于防水卷材一6两侧的侧壁上均设有容置槽15,用于将防水卷材一6的两侧边源收纳在容置槽15内,并利用混凝土砂浆进行封堵,从而减小从防水卷材一6的边缘渗水的可能。
37.参照图1和图3,支撑加强组件3包括支撑台31、固定板32以及若干安装螺钉33,支撑台31的上表面上设有卡槽310,檐沟2底部与卡槽310卡嵌配合,固定板32设置在支撑台31靠近屋面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板32通过若干安装螺钉33与屋面1顶端的侧壁相固定,从而起到对檐沟2底端稳定支撑的作用。
38.参照图2和图3,混凝土保护层9一端的端壁上设有疏水槽90,疏水槽90倾斜设置,疏水槽90内插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侧壁上贯穿设有若干疏水孔101,排水管10通过混凝土砂浆连接层102与疏水槽90固定;利用排水管10有助于排出檐沟2内部的渗水。
39.参照1和图4,檐沟2内嵌设有横纵交错相连的钢筋架14,有助于增强檐沟2的抗裂性能,檐沟2远离屋面1一侧的端壁以及屋面1靠近檐沟2一侧的端壁上均设有插槽一11,压紧组件一7包括两根固定杆71、一块弧形压板一72、伸缩杆73、锁紧件以及驱动件,两根固定杆71相对的侧壁间均设有滑槽710,滑槽71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71的长度方向一致,弧形压板一72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滑块721,滑块721与滑槽710滑移配合,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块721沿滑槽710往复滑移。
40.参照图4和图5,伸缩杆73包括***支杆731和第二支杆732,***支杆731一端的顶壁与固定杆71的底壁固定连接,***支杆731另一端的端壁上设有调节槽一7310,第二伸缩杆73的一端与调节槽一7310滑移配合,第二伸缩杆73的另一端与插槽插接配合,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栓75,锁紧螺栓75贯穿***伸缩杆73的侧壁并与第二伸缩杆73的侧壁抵紧。
41.参照图5,固定杆71远离伸缩杆73一端的端壁上贯穿有与滑槽710连通的螺孔711一,驱动件包括驱动螺杆74,驱动螺杆74的一端穿过螺孔711一伸入滑槽710内,驱动螺杆74伸入滑槽710内的一端贯穿滑块721的侧壁并与滑块721螺纹连接。
42.参照图4和图5,当工人将第二支杆732与插槽一11插接配合后,旋拧锁紧螺栓75,在滑槽710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弧形压板一72朝防水卷材运动至与防水卷材一6抵紧,从而保证檐沟2顶端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6与檐沟2紧密贴合。
43.参照图1和图6,檐沟2的底端远离屋面1一侧的端壁以及屋面1靠近檐沟2一侧的端壁上均设有插槽二12,压紧组件二8包括弧形压板二81、两根安装杆82以及一限位件,其中一根安装杆82与弧形压板二81一端的端壁固定连接,另一根安装杆82与弧形压板二81另一端的端壁固定连接。
44.参照图6和图7,安装杆82包括***安装杆821和第二安装杆822,***安装杆821的一端与弧形压板二81的端壁固定连接,***安装杆821的另一端的端壁上设有调节槽二
8210,第二安装杆822的一端与调节槽二8210滑移连接,第二安装杆822的另一端与限位件相连,限位件用于固定安装杆82。
45.参照图7,限位件包括固定块83和限位螺杆84,固定块83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杆822远离***安装杆821一端的侧壁上,限位螺杆84贯穿固定块83的侧壁并与固定块83螺纹连接;当工人将弧形压板二81与防水卷材一6抵紧后,先滑移第二安装杆822,使得限位螺杆84与插槽二12相对后,再旋拧限位螺杆84至与插槽二12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弧形压板二81与防水卷材一6抵紧。
46.参照图2,檐沟2两端的端壁以及屋面1靠近檐沟2一侧的端壁上均黏贴有防水卷材二1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防水卷材二13、防水卷材一6均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助于减小檐沟2两端端壁渗水的可能。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坡屋面檐沟的防水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工人先在屋面1靠近檐沟2一侧的顶端的侧壁上通过固定板32与螺钉的配合,使得支撑台31对檐沟2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再在檐沟2的上表面上均匀涂覆防水涂层4,再在防水涂层4上涂覆防水密封胶层5,再在防水密封胶层5上铺贴防水卷材一6,再利用压紧组件一7与压紧组件二8的配合,对檐沟2拐角处的防水卷材一6进行压紧,从而保证防水卷材一6与檐沟2的贴合程度,***在防水卷材一6的上表面上顺次涂覆混凝土保护层9和防水涂层4。
4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