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防水工程  为您保驾护航

防水 防渗 防潮 一站式服务 生活垃圾处理

 

   咨询热线:

  13806303295

 

关于防水的工程案例图片

防水工程附加增强层设计和施工

作者:威海防水防潮工程,墙面防渗堵漏,生活垃圾处理。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7-19 14:07:18

建筑工程防水层在某些位置上由于应力集中,变形频繁,雨水冲刷严重或外力损害,会较早地出现局部损坏,导致整个防水层末到耐用年限即需返修。因此,在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容易造成局部损坏的薄弱部位应设置增强层,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设防能力,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但目前设计和施工时都很不重 视,许多人还没有增强层的概念?对增强层的作法了解甚少,施工定额中也不包括这些内容,许多防水工程根本不做增强处理,这就成了防水层的薄弱环节,好多建 筑通病由此而产生。

   增强层是指对防水设防中的薄弱节点作增强处理的层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提到在基层容易变形开裂遭受破坏提早老化或易受外力破坏的节点部位,要 增设增强层。增强层有卷材增强层、涂膜增强层和密封增强层,需增强部位有:阴阳角、板端缝、天沟、檐沟、水落口、过水孔、排水口、防水层收头、出入口、穿过防水层管道、压顶、分格缝、后浇缝、桩头、排水沟、集水坑、门窗框、腰线、设施基座、结构混凝土的裂缝等。   根据结构和选材,附加增强层设置可有下述几种作法。

   1、阴阳角  屋面的平面与立面交角处、地下室底面与墙面内外交角处、檐口与天沟交接处、天沟转角处、两个立面转角处形成阴阳角。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砂浆干缩和 温差变形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开裂,有些裂缝宽度可扩展到5mm。阴阳角的增强层可采用卷材条,即在交角处铺贴1100150mm宽的卷材条予以加强。但 由于卷材较硬挺,在交角处难以铺平、铺实,往往采用涂料加增强胎体布作为增强层,即在交角处涂150200mm宽、厚12mm的加胎体的涂层。胎体铺 贴时切忌拉紧,应松弛不皱。在3面交角处采用涂料增强,效果就更好了。

   2、板端缝  屋面、楼板支承端的板缝称板端缝。不管是现浇还是装配结构板,由于荷载作用产生板端负弯矩,板面下挠而板端上部裂开,再加上混凝土、砂浆的干缩和温差 变形的影响,会使板端产生较大的板端裂缝。装配式板的板端裂缝更为明显,根据推算,6m大型屋面板的板端将产生12mm左右的裂缝,实地调查中58mm 的预制大型屋面板的板端裂缝是常见的。现浇结构板由于钢筋连续,裂缝要小得多,但一般二、三年后都能发现可见的板端裂缝。因此,板端缝的增强层应有较强的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卷材增强层

   采用卷材作增强层应采取空铺的方法。可采用200300mm宽、1.2mm厚的高分子卷材或3mm厚改性沥青卷材单边点粘在板端处,或用压敏型粘结 剂,然后铺贴大面积防水层。

 (2)涂膜增强层

   采用加胎体的防水涂料作增强层,涂料可采用与大面积防水层相容的高分子涂料或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其作法是,在板端缝处200300mm宽范围先涂 刷隔离层150250mm(如石灰水、石蜡或压敏型抗裂胶),干燥后逐层涂刷防水涂料,铺设胎体,一般一布三涂或二布四涂,然后再施工大面积防水层。  (3)另一种作法是在板端处板缝中或找平层上预留凹槽,先填嵌密封材料然后按上述两种作法进行处理。   3、屋面天沟、檐口

   天沟、檐沟和檐口处不但容易变形,而且受雨水严重冲刷,沟中也常常因长期积水、干湿交替而对防水造成严重破坏。很多工程的防水层,首先是沟中或沟沿防水层提早失效而发生渗漏,因此应在这些部位作增强层。由于天沟平面多变,施工工作面小,采用卷材是很不利的,当今许多设计以涂膜防水予以配套,这完全是正 确的。对于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处一般都作涂膜增强,有一布三涂和二布四涂作法,即在天沟交角处或者整个天沟和檐口先涂涂料,再铺增强胎体,再涂涂料 12mm厚;在檐口处,构件断面形状复杂,可采取增强空铺层处理,或先涂隔离剂或压敏型抗裂胶后再作增强层。

4、水落口、地漏、过水孔

   这些部位处在两种材料交接处,由于混凝土和砂浆干缩和两种材料的胀缩不同,会使水落口、地漏、过水孔的周边产生裂缝。另外它也是雨水集中且容易积水的部位,而且所处位置工作面狭小,施工工序又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根据节点设防原则,应进行多道设防和节点密封处理,所以在水落口、漏斗和套管的周边,预 留10mm×15mm凹槽,嵌填高性能密封胶,再作涂膜增强层,一布三涂或二布四涂(12mm),然后再作涂膜防水层。   

5、防水层收头

   柔性防水层的末端(卷材和涂膜)收头处,由于防水层的收缩,再经雨水和风力作用,常常提前翘边、脱层,在大面防水层之前渗漏。因此规范规定在卷材收头 处必须用压条钉压固定,再用密封材料封口;在砖泛水处预留凹槽,收头压入槽中,再用水泥砂浆保护;混凝土泛水处理,收头上部要用卷材或金属覆盖保护;涂膜的收头,则要求每遍涂膜层错开,不可集中于一处。   

6、穿过防水层的管道和预埋件

   由于管道或预埋件和周围混凝土胀缩系数的不同,在管道和预埋件周围就会开裂发生渗水。因此抹找平层时管道根部应高出屋面并增设二布五涂的涂膜附加层。

   地下室及水池穿过防水层的管道周围应留槽并用密封胶密封,管子中部加1圈遇水膨胀橡胶条。   7、屋面出入口

   屋面出入口因人们活动频繁会造成提早破损,出入口处防水层收头应处理妥贴,除外,应适当作增强层,并要求表面作保护层,如水泥砂浆保护层等。  

8、压顶

   压顶处于屋面的***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气候影响大,受整个纵向墙体温差、结构受力变形及墙体混凝土与砂浆干缩变形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即使是配筋混凝土压顶,其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在35年内裂缝均会明显地开展,配筋混凝土压顶,在58m之内就会有1条裂缝开展,不配筋混凝土在 1m左右就有1条裂缝。雨水顺裂缝到墙内,绕过防水层漏到室内,所以压顶必须作柔性材料增强层。一般是作在压顶下,如果选材不当,可能会造成压顶与女儿墙分层,目前只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可以用于此处防水;另一种是将防水层作在压顶上面,采取卷材粘贴或用涂料涂刷。   

9、分格缝

   为避免刚性防水层或找平层干缩和温差造成开裂而预先设置分格缝,分格缝有全分格、半分格(诱导缝)、埋置塑料模条分格等,作用是将块体的变形集中于缝 中。缝的大小随时间经常在变化,因此必须在缝中嵌填高性能弹性密封材料,表面再用涂料加胎体覆盖。  

10、桩头

   当地下防水为柔性迎水面防水并且有桩基础的工程,柔性防水到桩身处只能断开,桩头处就会形成渗水通道。桩混凝土浇至桩头时,往往砂浆较多,毛细孔丰富,凿桩头时,混凝土受振动作用,细裂纹很多,所以桩头是地下室渗漏的一个通道,因此必须按图1进行防水和密封处理。  

11、后浇带

   为了克服建筑物温差伸缩或沉降引起建筑物开裂,往往设置变形缝;不设置时采用后浇带技术。当施工原因和技术要求不能满足后浇带的施工要求时,往往在后浇带与原混凝土间出现收缩裂缝而导致漏水。因此在施工后浇带时,对后浇缝两侧要进行增强防水处理。一般作法,在迎水面作表面增强处理或在缝中部埋止水带或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12、排水沟、坑及室内厨浴间

   在沟坑的交角处是***易发生开裂的部位。地面与沟、坑的交角处,有盖板时的凹槽处常因形状复杂而发生质量问题,因此在这些部位应作增强层处理。一般增强层为一布三涂,因室内地沟和坑基层形状复杂,应采用涂料防水,不宜用卷材。   

13、门窗框周边和腰线

   外门窗框的周边是漏水的主要点,腰线的上下部位也都是容易开裂处。因此要进行密封材料防水增强处理,即在门窗框与墙间留凹槽,填嵌高弹性密封胶,腰线上下交角处应作较大圆角和向外的坡度,涂刷透明防水胶增强。   

14、屋面上设备基座

   在屋面防水层上安装设备时,应在防水层上作隔离层后浇筑细混凝土保护层,视设备质量决定其厚度,但不应小于30mm。   

15、结构混凝土开裂

   结构裂缝是目前既普遍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由于配比、水灰比、材质、振捣、养护、模板、气候等多种因素,使混凝土在防水层施工前开裂。若在防水层施工后开裂,将更难处理。防水层施工前开裂时,可在裂缝处涂刷1020mm的抗裂胶(压敏胶),然后施工防水层,如遇到裂缝较大时宜先进行灌浆堵漏处理;如 在防水层施工后开裂,防水层粘接过牢,宽度大于0.2mm的混凝土裂缝就可能将防水层拉裂,而且很难预料裂缝的位置,因此如出现防水层被拉裂的现象,宜采 用抗裂胶对裂缝两侧50100mm范围进行处理后再将防水层修补完整。


 鲁ICP备09059516号     技术支持:港湾创业网络服务    部分文字图片采集予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